2008年10月24日 星期五

「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(NPQH)在我國國中小學校長培育制度建構之研究-第二章」、「NPQH模式系統對我國校長培育制度建構啟示」讀後心得

全文先將英國校長專業資格檢定制度(NPQH)之發展分為三個時期,基本上是由簡單的「管理發展計畫」進入標準、統一化,在「國家領導學院」成立後,形成了與之前不同的統合與專職單位。此外文中也特別指出國家校長標準是一個動態的模式,會隨時代前進而有所修正,標示其進步動能。

通過文獻可發現,NPQH之形成非一蹴可就,能形成其繁複的系統內涵靠的是真正由「下而上」的進程,在蘊釀了學者研究、反思而產出,因此在內涵中可發覺到會細膩地重視校長培育的「脈絡」,其中耙梳出脈絡內涵的工作便可知需要時間來進行研究、覺察。在第三階段中也出現「校長三法」,這種社會共識蘊釀而生法制改革的過程,如同黃光雄所說由「底層」而至「上層」,反思國內直接由「上層」課綱、教學做手術刀之執行,易招致「由上而下」、「思慮不周」等批評。

第22頁Kolb的經驗學習模式是一個圓圈形非直線式,已隱然形成NPQH能循環不斷的動能,此一學習循環圖猶如大型的行動研究過程,使學習者成為研究者、自我反省者,也是實際問題的解決者。在學習社群中發展專業的自主性,拓展視野,呈現高度的自我成長。

「NPQH模式系統對我國校長培育制度建構啟示」一文末有提出我國校長甄選的資績規定仍無法明確細目化,猶處於奠基期。個人以為看過英國經驗後,慢沒關係,不必過於心急,不能只是在蔚一股強大民氣後,形成凡是揮舞改革大旗者必然能得到喝采與支持,無人敢攖其鋒,過於注重表象的改變,卻缺乏教育本質的認識。表像的改變固然推翻了舊制的統一,卻造成新的統一形式,以新一元取代舊一元,其實終究還只是一元。教育制度的改造只是外觀的符應,非解決教育問題的關鍵,理念為何?得否落實個人以為才是真正的關鍵。

沒有留言: